品牌專題設計(2)

打造無形競爭力
-體驗經濟時代> 差異化上尋找新的契機
 。低價競爭(產品技術品質雷同)導致企業必須重新找新的出口
 。資訊產業代工毛利率低,反觀全球一百個高價精品業者平均獲利率則為25%(M型化)
 。科技發展回歸到人本考量,商品之於消費者的體驗與價值

打動人心的設計力
 。消費者尋求產品與情感上的自我認同和掀起感性行銷
 。產品是一種生活方式品味的象徵
 。為了凸顯自己的商品,設計必須能反映目標族群在生活型態以及趨勢的需求與期望,透過設計的感性與理性訴求,使商品和消費者之間產生情感共鳴
 。客戶要的不是更好的規格,而是「更好的自己」 -> 「萊維特的鑽孔」理論
 。「特性」是產品為何物,「好處」是顧客能用產品做什麼
 。在潛意識中,消費者在意的不是產品,而是能不能買到「更好的自己」
    ex: LinkedIn案例 -> Be great what you do

消費者需求特性(Maslow Need-Hierarchy Theory)
。生理需求             —>            功能性價值
。安全需求             —>            使用性價值
。社會需求             —>            認同性價值
。尊嚴需求             —>            獨特性價值
。自我實現需求      —>            體驗性價值
。超自我實現          —>            文化美學價值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的需求)

競爭關鍵-軟實力

全球製造版圖的變遷
 。頁岩油的開採 > 石油價格降低 > 製造成本降低
 。自動化的趨勢 > 人力需求下降 > 人工成本降低
 。自造者的時代 > 例如:3D列印

轉變經營模式的新思維

價格競爭的思維 -> 價值創造的思維

競爭力 Competitiveness = 價值 Value / 成本 Cost
價值:創新、品質、服務、形象

價值Value = 效用Utility / 物主成本Cost of Ownership
效用:機能效用、感性效用、社會效用

微笑曲線( Smile Curve)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