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質:
1.整合性、個人化
2.有形無形化、無形有型化
多變的設計、跨界的專業、多元的能力
/*————服務設計—————*/
Def:
協助創新或者改善服務讓他們為客戶變得更有用、可使用的、令人想要的和有效率的。
使組織變得更有效率與效能。它是一新的整體、多專業又統合的領域。
設計與服務兩詞結合→1984哈佛企業評論的論文
案例說明
控制疾病傳染的風險,從服務設計角度切入日常裝備:病房窗簾
服務設計(PSS)
產品導向(膠囊咖啡機:賣機器和膠囊咖啡整體服務)、使用導向(Ubike:使用產品接受服務)、結果導向(洗衣店:要洗衣服、機器種類不限)
/*————體驗設計—————*/
考慮人的問題:「報紙」它是如何被購買或傳遞?如何被讀取和處置?什麼是讀者喜歡或討厭的?
與舊有專業設計結合(產品、空間、數位…等)形成新領域
/*————轉型設計—————*/
Def: 以人為中心的,跨學科的過程中,在行為和形式上(個人、制度和組織)力求創造理想的過程,是一種大型綜合的研究領域範圍
(質疑點)改造?變形?變種?
會達到消費者目標與目的
/*————文化設計—————*/
(傳達文化?體驗文化?創造文化?)
需要製造的創造性,傳遞某種形式的象徵意義或透過他們的文化內涵以傳遞訊息,至少呈現知識產權潛在的一些元素→無形的東西轉為有形
未來產品的傾向,應建立在文化、設計和使用者之間的對話過程中
文化設計範疇:傳統、區域、地方、社會、生活、社群、次文化、企業文化…等等
/*————社會設計—————*/
社會設計是設計過程,有助於改善人類福祉和生計。解決社會問題而非賺錢為目的。
例如:非洲取水系統、掃雷少年<電影>、設計議會之挑戰、社區短程交通(北京電動三輪車)
☆設計的煩惱與疑惑
設計程序+設計方法
方法:
- 怎樣做事或者做某些事
方法論:
個別方法之收集、比較研究和批判
方法論&方法區別:
應當用“方法”單詞更準確時,“方法論”經常被誤用。
調查法改訪談法,這樣改變才是改變方法論。
方法論>方法>方式
設計方法論:
設計上相關知識方法的研究(知識觀),仔細的衡量各種設計方法(問題解決觀)
參考書目:「發現問題的思考術」
設計方法:指設計創作的方法、內容、步驟的描述
設計程序中: 設計企劃=>設計研究(學術性、實務性)=>設計分析=>設計創作=>設計評價
設計研究(設計領域內的研究) VS. 研究設計(學術性)
設計方法目標最重要的是關鍵洞察力(清晰了解與深入調查 != 觀察力),直覺地抓住事情的內部自然特性
設計方法的發展需要新方法(因問題持續變得更為複雜)以及新的整合(過去理論結合現在)
→不同設計時代的設計方法需求是什麼?
設計方法vs.設計程序:兩者相互輔成
思考為什麼使用這種方法?不同的方法提供不同的層次
>設計步驟後產生設計程序,培養設計程序觀
>設計方法觀:透過設計以解決問題的一種探索和嚴格的方法,並將過程紀錄下來。任何方法都會不斷的改變,每次都須思考應用哪一種方法。
兩人使用相同的方法可能達成不同的結果,it gives rules to break.
設計程序的整合(草圖整合所有過程)
創意生成(創意啟發、創意方法、創意收斂|設計研究、設計企劃|理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認識、問題界定、資料收集、分析綜合、評價、表達與實現|設計發展|感性創作)、型態創新(*|設計選擇、設計表達|知性判斷)
設計方法思考與選擇途徑
Design Approach設計取徑(取向、探索途徑)
設計過程+設計思考(> Proced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