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學習筆記

尋找問題及了解設計意義

設計問題的特徵具有三個組成元素: ▶沒有明確的構成▶不同的問題構成與認知,意味著不同的解決方案會產生;不同解決方案的產生,也同時導引出對問題認知的改變。▶沒有任何的規定或準則,來對提出的解決方案作出正確與否的決策,因此設計問題也沒有正確的答案。▶問題結構內部面向間的連結是不容易一致的,許多的衝突與不一致性必須在解決方案中被協調或平衡的。▶沒有明確的根據,來決定終止設計問題解決活動的進行。在認知上,已提出的設計解決方案,仍可能繼續的發展。 技術知識 ↓商業知識→設計專業功能→所有設計服務→使用者 ↑ 美感能力 思考活動先找必要的需求(限制)之後將會趨近於要找的答案 夢想、好奇、興趣、體驗(使用者)、分享、創造、共創共享共生、創新(傳統系統中的瓶頸突破)、價值(!=價格競爭) 需求(Demand)+慾望(Desire)研究開發部→研究設計部(整合藝術、人文、技術專業) 整合概念的設計創新服務 設計到底為了什麼而做??Design for?

閱讀更多 »

影響問題解決過程的認知因素

專業設計師如何思考、發展概念、進行問題解決? 分析行為之後產生規範進行設計功能:心理、生理需求 設計思考研究:認知心理學、行為學<目的>設計的智能發展模式、透過電腦建構或模擬設計思考的過程為基礎的研究 設計問題:執行前能否清楚與精準的描述出來? 設計問題的構成:愛因斯坦說「精確地陳述問題比解決問題重要的多」→ 牢記!!!▸組成元素:一個不期望的現有狀況、也就是有不滿足的情況存在一個期望的目標狀況、也就是認知到令人滿意的狀況「阻礙」的存在,其防止了在某特定時間點,從不期望的現有狀況轉換到期望的目標 設計問題的特徵具有三個組成元素:▶︎沒有明確的構成▶不同的問題構成與認知,意味著不同的解決方案會產生;不同解決方案的產生,也同時導引出對問題認知的改變。▶沒有任何的規定或準則,來對提出的解決方案作出正確與否的決策,因此設計問題也沒有正確的答案。▶問題結構內部面向間的連結是不容易一致的,許多的衝突與不一致性必須在解決方案中被協調或平衡的。▶沒有明確的根據,來決定終止設計問題解決活動的進行。在認知上,已提出的設計解決方案,仍可能繼續的發展。 影響問題解決過程的認知因素(數位設計) 1.構想視

閱讀更多 »

總體整合設計

特質: 1.整合性、個人化 2.有形無形化、無形有型化 多變的設計、跨界的專業、多元的能力 /*————服務設計—————*/ Def: 協助創新或者改善服務讓他們為客戶變得更有用、可使用的、令人想要的和有效率的。 使組織變得更有效率與效能。它是一新的整體、多專業又統合的領域。 設計與服務兩詞結合→1984哈佛企業評論的論文 案例說明 控制疾病傳染的風險,從服務設計角度切入日常裝備:病房窗簾 服務設計(PSS) 產品導向(膠囊咖啡機:賣機器和膠囊咖啡整體服務)、使用導向(Ubike:使用產品接受服務)、結果導向(洗衣店:要洗衣服、機器種類不限) /*————體驗設計—————*/ 考慮人的問題:「報紙」它是如何被購買或傳遞?如何被讀取和處置?什麼是讀者喜歡或討厭的? 與舊有專業設計結合(產品、空間、數位…等)形成新領域 /*————轉型設計—————*/ Def: 以人為中心的,跨學科的過程中,在行為和形式上(個人、制度和組織)力求創造理想的過程,是一種大型綜合的研究領域範圍 (質疑點)改造?變形?變種? 會達到消費者目標與目的 /*————文化設計—————*/ (傳達文

閱讀更多 »

破解創新、多變的設計

書籍:問題解決與方法 破解創新-設計思考法:學習創造力與創新的方法 設計者之設計程序+設計方法 思考創意思維(心態翻轉)=用垂直或水平思考 ☆六式程序和十八招方法 多變的設計=> 設計的本質:要新不是抄襲、應變、在變、再變 最基本核心為處理形狀、色彩。 要思考『設計需要知道什麼』? 設計要解決的問題未來將變得越來越複雜 與使用者一起做設計(控制權的轉移) 社群重要性日益增加 技術擴大與媒體匯流(AR、VR、MR) 跨領域的專家組成工作團隊(協作能力與個人角色調適) 成為『人的因素』的專家 != 人因工程學 對使用者、消費者創造需求還是慾望(要求)? 實務性研究、學術性研究 直覺思維使用質性研究以構思新的可能性 市場研究、設計研究 市場研究描述現在狀況、設計研究可探究未來 從消費者到人的“體驗” (讓自己充份的體驗) 將自己定位為創造『完整的產品、品牌、客戶體驗』 知識是可以交換的經濟單元,創意也可以是經濟單元(對企業來說意味著設計思考圈) 設計教育改變(對問題本質的了解、問題複雜性與挑戰、用無知者<不再吸收新知者>在訓練無知者、新設計專業需要新知識、迫切需要新品種設計

閱讀更多 »

論文架構和邏輯性

曾俊如 教授ktseng@pddlab.org 設計背景的人需要增進的能力 社會科學的指引(需有科學含量與基礎)→ 期待設計界能夠提升 研究論文需整理賣點、貢獻以及價值 研究所非技能性的提升,而是提供某領域進階的深入研究 ❖科學的研究途徑 def: 透過科學方法論而建立的知識對知識的研究取向=>科學、權威、神秘、理性科學的基本假設=>井然有序、可以了解、其來有自、無不可而喻、萃取自經驗、知識勝於無知社會科學目標=>解釋、預測、理解方法論角色=>溝通、論證、發現脈絡研究的程序=>問題、假設、研究設計、測量、資料搜集、資料分析、通則化 ❖研究的概念基礎 概念=共同溝通的語言、給予科學家某種觀點、促使科學家對經驗作分類、理論的要素定義=概念、操作、一制性、理論含攝 ❖研究的基本要素 研究的問題=分析的單位、區位上的謬誤、個體上的謬誤變相=依變項、自變項、控制變項、連續變項、間斷變項關係=方向、程度假設=清楚、明確、實證、價值中立研究來源與假設=參考書目、索引與摘要、專業期刊、統計資料來源、手冊 ❖社會科學研究的倫理 研究倫理成本與效益的平衡知會同意=理由、意義(

閱讀更多 »

如何拿到碩士學位

鄧成連 教授designtc@ms42.hinet.net 想要累死……..當設計師 “洞察力”不想累死……..當設計管理師 設計管理設計策略設計學與研究產品設計包裝設計服務設計體驗設計自造設計=創客設計思考=跨領域合作方式 『創作論文』 學位的意義學士:一般教育碩士:職業證照,原意是實踐神學,此學位標記為在特定領域中有進階的知識 學習知識、判斷知識整理知識、評析知識創造知識 尋找資料分析資料整理資料評價資料 成位真正的研究者1.主題符合要說的內容-你有什麼要說,而同行願意聽2.評價別人所做的價值意義3.有用貢獻4.掌握適當技巧5.在專業舞台能有效地傳達6.能在國際期刊發表 具專業技巧與專業了解的標準要求 儘早閱讀在你領域中他人的博碩士論文,從中發掘標準何在?以及應瞄準的目標是什麼?與指導教授討論已做的工作時,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優良研究的特性 研究者係基於思想的開放系統、研究者思考所有事、無所隱藏研究者以批評性的檢視資料研究者在通則化時確立其限制 如何拿不到學位 不想要學位不理解而高估學位的要求(博士-原創貢獻、碩士-知識整理)不理解而低估學位的要求指導教授不知道學位的要求與指導

閱讀更多 »
返回頂端